首页>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
  • 杂志名称: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
  • 主管单位: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
  • 主办单位: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
  • 国际刊号:1671-4695
  • 国内刊号:11-4749/R
  • 出版周期:半月刊
期刊荣誉: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期刊收录:知网收录(中), 国家图书馆馆藏, 统计源核心期刊(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), 上海图书馆馆藏, 万方收录(中), 维普收录(中)
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年第11期

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观察

郑小青

关键词:针刺治疗, 脑卒中患者, 膀胱过度活动症, 基底节梗塞, 自体膀胱扩大术, 酒石酸托特罗定, 盐酸奥昔布宁, 急迫性尿失禁, 国际尿控协会, 脑血管疾病, 老龄化社会, 抗胆碱能药, 治疗手段, 药物, 外科手术, 排尿障碍, 临床表现, 功能障碍, 反射亢进, 额叶皮层
摘要:膀胱过度活动症(OAB)多发生于中老年,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,以及糖尿病、脑血栓等疾病的增多.发病率有增高趋势.目前对于OAB的常规治疗主要分为二个方面:①物治疗是OAB重要和基本的治疗手段,常用的药物是抗胆碱能药.目前重要的两种药物为盐酸奥昔布宁(oxybutynin)和酒石酸托特罗定(tolterodine).②外科手术:对于一部分难治性患者,手术有时是唯一方法,目前多选择肠道膀胱扩大术或自体膀胱扩大术.本文以脑卒中患者的排尿障碍为例,其临床以储尿期功能障碍为常见,表现为尿频、急迫性尿失禁、夜尿增多等.2002 年,国际尿控协会(ICS)将上述临床表现定义为膀胱过度活动症(OAB).脑卒中患者中,梗塞占60%左右,其中基底节梗塞占45%.脑血管疾病早期,尿失禁的发生率大约为51%~83%.动物模型证实,逼尿肌反射亢进和膀胱容量减小是常见结果.病变常位于额叶皮层、内囊和基底节[1].故基底节梗塞所致OAB在脑卒中患者中有一定的代表性.